2012年,前电监会副主席邵秉仁在接受财新采访时曾称,整体体制不改革,搞任何一项改革都会遇到阻力问题。当时的背景是,电力体制改革在经历十年周期的疲软后,正处于停滞期。邵秉仁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的艰难,尤其是国企、央企的改革。

但改革没有结束的时间表,因为改革需要永远向前进。今年是2021年,距离第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已近20年;20209月,中国政府又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国家级绿色发展战略。这个目标的下达,与电力体制改革一起,给电力行业带来了强烈的机遇与挑战的信号。


2002年国务院发布电改纲领性文件“5号文,将原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为五大电力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起,国网电力作为电力体制改革的产物,见证了这十几年的改革沉浮;而它自身,除了体制改革浪潮下的分离,也在探索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完成大象起舞的转身。

近日,朋湖网专访了国网上海电力总工程师谢伟,从国企数字化改革现状、双碳目标下能源互联网的挑战与机遇等问题出发,探讨目前国网上海电力在数字化方向上的实践与经验总结。令人意外的是,国网电力早在2018年就明确了中台建设的规划,还早于市场上2019年的中台热,也早就搭建了企业级共享数据平台。

尽管这是一个小点,但也足以打破我们对国企、央企在市场化和数字转型上迟缓的刻板印象。这次国家队的嗅觉,充分体现了其谋略和规划的专业性。谢伟的总结和建议是,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很重要,但应用属地化差异比较大,需要给基层一定的自由度。国网上海电力的方案是,制定数字化转型专项规划、探索建设新型数字化组织,强化协同推进,做好资源保障。

01 多重挑战

近年来,风电、光伏装机容量正数以百倍的增长。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预测,2050年将实现24亿千瓦风电和27亿千瓦太阳能发电,年发电量合计9.66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64%。截至2019年底,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占中国电源总容量的20.63%新能源已成为中国的第二大电源。

这对电力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前景无限的发展原动力。但谢伟表示,可再生能源由于天气、日照、地理环境等出力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且随着未来新能源发电量占比逐步提高,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在电网源端和荷端均还会引入更多的不确定性,进而导致电网潮流双向化、运行方式多样化、稳定机理复杂化等问题,使得传统确定性方法缺乏指导性,电网安全运行面临新挑战。

这还只是其中之一。

当前,新能源发展面临消纳难题。大规模并网后给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也带来了不少压力;并且,随着分布式发电、微电网、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用户储能、需求响应和能源互联网等各种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电力系统正面临由原来的单侧随机性系统过渡为双侧随机性系统的深刻变革,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安全稳定等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且电力系统的实时供需平衡难度增大,也使各类电源规划、电价制定、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市场智能化、电源与电网之间的协调难度进一步增大

在这些趋势来临前,电网所做的就是研发好技术,为将要到来的难题和市场做准备。

为此,谢伟提出了构建坚强智能、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韧性电网战略,希望以此提升电网感知能力、协同能力、应变能力、防御能力、恢复能力和学习能力,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要求,有效应对新型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等风险挑战,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灵活高效、安全可控运行,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双碳目标。

02一说就大,一做就小

数字化作为一种战略,制定很容易,但执行起来很难,常出现一说就大、一做就小的现象。

他表示,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数字化转型的排头兵,面临的最大障碍有四点:一是认知和思维方式的相对保守和传统,导致转型升级战略准备不够,变革创新不足;二是数字化需要全产业链打通,对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带来很大的挑战;三是数据要素的流动需要资源重新配置和优化,导致变革的约束较多;四是新生态的建立需要和用户连接,使得创新生态最大化,国有企业目前组织庞大带来的灵活性不足。

目前,谢伟负责国网上海电力技术科技研发与信息通信方面的工作,其中包括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顶层规划、统筹协调和资源保障等内容,他对国企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就感慨颇深。

数字化改革不是一个IT部门的事,如果光靠IT来推动,整个过程就会非常困难,一定是需要顶层将其覆盖到整个公司,从而达成数字化的共识。并且,谢伟还强调,现在所谓的数字化,并不是将原来的工作流程进行简单地数字化,而是要让数据产生价值,对原来整个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这就需要打破原来工作流程的规范。

但对一些国企来说,这并不是一件易事。数字化改革同其他改革一样,需要魄力,也需要时间。

03 弯路与建设

国网电力在数字化改革的过程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2018年,国网上海电力响应国网电力总部的三型两网建设号召,即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由此,国网上海电力开始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化转型实践探索初期,也暴露出数据采集及共享能力不足、平台对业务的支撑不足、业务应用共性服务能力不足、运行与安全智能防控能力相对薄弱、信息网络无法自动响应业务需求、数据价值尚未发挥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种多系统、多平台需要优化整合的问题,也使得国网电力早早意识到企业级共建共享平台的重要性。因此,电力系统花费三年时间搭建了以云平台为支撑,以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为核心的企业级共建共享平台。企业中台具备企业全局复用、服务标准稳态、数据融合共享的公共资源共享能力,成为该公司重要的核心系统之一。

据谢伟介绍,该平台能成功落地,一是适应了国网公司内外部形势变化的需要;二是公司领导层高度重视,统一部署,统一指挥;三是执行有力,决策有序,确保了各项工作高效开展。国网上海电力作为上海市能源行业的支柱企业之一,转型的思路、方式及方法,希望能够为其他国有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年该平台也做了一些调整。在数据规范的前提下,给各地的落地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度,因为对像国网这样的国企央企来说,覆盖的地域较广,差异性非常大,如果顶层推行一套方案,没有考虑到地方特色而强制照搬,那么最后呈现的效果很可能会差强人意。

这也给了其他数字化改革的国企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经验,就是需要将顶层设计和基层自由度相结合

此外,国网电力还打造了智慧能源双碳云平台,该平台是国内首个政企共同打造的双碳平台,全面整合电力、水务、燃气、政府、社会等多方系统平台数据,以企业能源碳排放量、清洁能源碳减排量、交通电能替代碳减排量等能源碳排数据为分析对象,为用户提供能源碳监测、能源碳评估及能源碳预测等功能。

截至2020年年底,国家电网国网上海电力初步具备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城市能源互联网企业的基本特征,这标志着国家电网国网上海电力的数字化程度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结语

2020615日,国网电力举行数字新基建重点建设任务发布会暨云签约仪式,面向社会各界发布数字新基建十大重点建设任务,并与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合作伙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数字化改革的进程正越走越快。

此前,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办,这是国网电力第四次参加。谢伟表示,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等信息过程进行模拟,并在经济政治决策、控制系统、仿真系统等领域得到应用。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将推动文化理念、管理方式、商业模式、治理形态的深刻变革,打造互利共赢的生态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