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昂立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营业收入为13.39亿元,同比减少24.79%,净利润71.1亿元,同比减少169.02%。

同时发布了财务数据变动说明,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4.79%,主要受疫情的影响,昂立教育上半年根据防控要求,线下业务停止运营将近5个月,导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幅度比较大。同时,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69.02%,主要原因在与昂立疫情期间,线下业务全面停滞,但企业的固定成本并未减少,比如房租、人力依旧维持日常水平。除此之外,还在新增线上课、防疫物资消耗等投入费用,导致公司利润同比大幅下降。而现金流金同比上升19.25%的原因则是疫情期间得到政策扶持,缓缴员工社保所致。


事实上,自2019年到至今,昂立的净利润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前三季度的利润呈增长态势,第四季度同比有所下降,就一整年来看,虽然就数字上来讲有些不尽如人意,但基本是正常的,并未出现亏损。不过,作为一个具有36年历史的极具资历的K12老牌企业来讲,这些数字略显寒酸。

到了2020年急转直下,截止到9月30日,均处于亏损状态,第二季度亏损额高达8016万元,同比下降260.12%;第三季度情况并未好转,亏损高达7110.9万元,同比下降169.02%。

为扭转局面冒险下注

从财务数据可以看出,昂立的运营呈疲软态势,盈利能力明显恶化。疫情期间,昂立停止运营线下全部业务长达5个多月,而线下业务又占80%的比例,营业收入和招生收入同比减少,但企业固定的成本如人力,房租等维持较高水平,而原本的营收高峰期之一寒假和春季开学受疫情影响,营收出现了断层断崖式的下降。因此,在其他企业开始自救的同时,昂立也选择从线下转到线上,走上OMO道路。 但是昂立在此之前并没有进行OMO的布局,因此以线下业务为主的昂立并没有做好OMO的准备。

该阶段,教育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课程延期、退费以及线下转线上。那么对于昂立来说,高峰期营收已经受到影响,唯一的补救措施就是消耗课时、线下转线上,稳住现有学员。

因此,在技术上依靠MCN机构小鹅通 ,除此之外,人力、运作模式、教师的线上授课水平均存在巨大的挑战。在而在此期间,不会产生新的营收,但是转换会产生相关成本,授课呈现效果还会影响到下一个季度的招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收入。

昂立的运营出现问题不仅是受疫情影响,在2019年间就有预兆,10月份昂立曾发布出售房产的公告。

公告显示:昂立拟以总价9852万元人民币,将10套房产出售给港股上市公司日清食品的全资子公司日清食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昂立为何售出10套房产,据公司表示:出售房产,一方面是顺应内部组织架构的调整,通过集结办公场地的资源,实现职能部门集中办公,提升员工协同工作效率,强化公司总部管理效能,而另一方面助于优化公司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运营效率,为实现公司“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奠定基础。

但是,当公司面临困境,通过卖房来补充流动资金是普遍现象。昂立自2014年上市以来,营收波动幅度较大,并在2018年出现亏损。而卖楼此举很有可能是为了控制成本,寻求现金支持的无奈之举。

而在卖楼之前,财务状况糟糕的情况下,昂立依旧阔气地买买买。在2019年4月,昂立发布了收购凯顿科技的公告,指出:凯顿转让其有的目标公司90%股权给昂立,转让对价为人民币14040万元,针对此次收购的目的,公告指出:凯顿发展至今,已进入稳健阶段,在上海有着广泛的媒体合作基础,品牌知名度高,昂立可以借助凯顿借助其最擅长的英文学科作为切点,扩大3—6岁年龄段的学生入口端,此举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以及知名度,更好的支持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但事实上,昂立披露的凯顿科技财报显示凯顿科技盈利能力一般,甚至在2019年出现了亏损状态。

该公告还指出,凯顿发展扩张模式为传统教培行业的发展模式。学费结余用于新店建设、师资团队以及教研升级,一旦运营不理想,学费结余的隐患会转嫁到学员身上,收购凯顿真的会扩大用户群体吗,这需要时间来验证。只不过根据当时形式来看,此举更像是为了扭转局面而进行的冒险下注。

老玩家与新巨头的双重夹击

作为一个具有36年资历的老牌玩家,昂立在很长的时间内处于头部位置,但是逐渐被老巨头打击,后来者居上。

以新东方为例,作为教育界的黄埔军校,新东方的策略猛烈而又致命,在定位上将英语培训延伸到整个行业,其次在成本的控制上做的相当出色,不购置大量资产,教室都是租来的。主要的成本在于运营、教室以及办公室的租赁费用、以及人力成本等。而且,新东方是少有的即使是在疫情期间取得了较为稳健财务业绩的公司。在疫情之初,新东方就推出一款自主研发的将面授课程转化为下上课程的直播平台,功能性强,趣味性足。且在大约20个现有城市推出OMO在线课程,吸引了数量可观的新客户,保证了口碑,为下个季度的招生产生了影响,在后来的抢夺生源的大战中,占据有利位置。

而后来者也同样为昂立的前进带来了巨大的阻碍。以跟谁学为例,昂立刚刚上市的时候,跟谁学成立,当时陈向东并未将目光转向教育,他的初衷是做平台,将老师与平台拉到一个平台上做对接,这是当时最为流行的O2O。很显然,这个路没能走通。后来,陈向东调整策略,将目光转向B2C模式,后经过业务分拆,聚焦to C业务,发力K12大班课,终于走通了模式,每一个策略稳扎稳打,创建仅仅5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上市。

在老巨头与新玩家的双重夹击下,昂立市场份额逐渐缩小。而现在昂立需要做的就是重新调整战略,蓄力长跑,毕竟教育领域,最根本的是要具备长跑的耐心。

原创文章  作者:元青 (xin2497469628);欢迎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