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传统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一年,亦是数字经济全面发力的一年。在数字产业化深度推进、关键数字技术加快攻关的大环境下,我国数字产业规模快速成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

当数字经济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各行各业对于数字化转型正在进行更深入的布局与探索,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正在深入赋能全球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助力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长期目标。

在此背景之下,来自科技界、产业界、学术界等各界科技创新先锋人物、产业实践与变革专家汇聚一堂,一同探讨了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如何打造、释放数字生产力,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在圆桌论坛环节,致趣百川联合创始人兼SVP刘玺、数库科技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数据官、发网副总裁王兴华、数字经济学家、上海安泰经管学院AI营销中心特聘研究员刘志毅就“守正行稳 出奇致远”为主题展开对话,朋湖网联合创始人、主编龚晨霞做对话主持。

以下为圆桌实录(经朋湖网整理删减):

01

自我介绍

龚晨霞:首先请各位嘉宾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刘玺:大家好,我是致趣百川的刘玺,我在公司负责市场和销售的工作。我们公司是一家做数字化营销软件的企业,主要是面向B端客户提供一站式营销云管理软件的平台,帮助企业通过对于线上用户的行为监测,包括对于用户的多渠道全渠道的行为监测标签和打分算法,然后去为企业提供高价值的线索,以及让他们现有的线索提升这个转化率。简单一句话就是我们在帮助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尤其是营销数字化转型。

王兴华:发网是一家做电商物流仓配的服务企业,看似很传统的,实际上我们是一家科技和数据在驱动的企业。我们的服务主要通过数据的信息化管理,不断地提供精细化的运营和服务能力,然后从而帮助所有做电商的企业来降本增效。目前,发网在行业里面做了16年,16年来,我们服务了1500多家知名的品牌企业,行业领域涉及食品、母婴、美妆等各行各业。

陆忠明:我是数库科技的陆忠明,我在公司主要负责数据和产品工作。数库科技是一家以金融信息为主的数据科技公司。我们从2012年开始就是把产业链数据作为我们的一个主要的产品核心模块,然后通过覆盖像上市公司到非上市公司的数据,我们去定义他们所在的产业的性质,它的上下游的行业的关系,然后再结合企业自身的一些数据图谱的信息,包括供应链、股权关系、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非上市公司的工商层面的基础信息等,再结合自然源处理,随后去把市场上公开化的财经新闻,官方披露出来的政策资讯用算法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解析,从里面提炼出来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标签,然后把这些数据以服务的形式推送给我们的客户,主要是金融客户还有政企客户等。

我们发现,这两年能够明显体会到客户的需求普遍从数据需求向利用数字化技术来解决自己对外部数据处理能力等各方面的需求,所以数据和科技的结合的服务方式成为了当下的主流方向。

刘志毅:各位好,我是刘志毅,过去很多年,我主要在企业里,如百度、商汤等企业内做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现在来到安泰这些主要是做企业数字化转型和营销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数据化、数字化、智能化是当下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02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机遇

龚晨霞: 在数字经济呼啸而来的时代,我们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了数字经济蓬勃的生命力,“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数字生产力频频被提及,各位如何定义“数字生产力”?它会为企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刘玺:首先数字化转型这个事情应该提了很多年了。在我的印象当中,每隔几年都要提一次。我早些年是做ERP的,主要是帮助制造业去做数字生产方面的转型,然后后面创业做了数字化营销,那其实一直都处于整个国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时代。从早些年我们一直讲工业制造4.0到智能制造2025再到后面的全方位的转型,包括数字化的转型,从生产到营销再到研发等各个环节,我们会发现所有的数字化转型,它其实是集中在各个职能岗位上面,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数字化转型最早期就是像ERP类型的一些数字化转型。

当年可能是从传统的时代迈向制造业大国,所以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机遇被大量催生出来。然后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从一个制造大国逐步向其他新的领域去探索、转变,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研发比较流行,因为它不再局限于只是替国外的大牌去做研发和生产,更多的会有自己独立的技术研发。我们也能看到这些年其实在各行各业都有一些中国的频频出海走向全球,变成一个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一个产品和品牌,所以从营销、研发的角度,它其实会有更多新的看法。

我认为数字化的一个机遇其实会根据时代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当下这个时代,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在大的背景之下,可能数字化转型的力度会更大一些,在当今的这个形势下,其实数字化生产力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尤其是像我们这种软件公司,科技公司更不用多说,早就习惯于数字化去做一切事情,那可能一个公司的十几个部门,每一个部门都会有相对应的独立软件,如研发部门有研发管理软件,HR部门有HR SaaS软件,营销部门有CRM等等,这些都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其实数字生产力不再是一个概念性东西,它是实实在在贯穿于我们工作中间的每一个流程,如果离开了这些工具,会使得我们很多企业的工作变得不再流畅,甚至其实数字化也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工作导向,一些数字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其实已经把数字化工具变成一个日常工作的基本指导,像这类型的科技企业,主要生产力来源于员工的脑力劳动和智力成果,所以其实会非常依赖于数字化工具去做一些导向。

王兴华:数字化其实并不神秘,实际上已经实实在在嵌入到了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我认为依托现在的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的持续的演变和迭代,数字化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数字化进程仍会按照人类进步发展的各种需求进行不断地迭代和演变。

陆忠明: 我讲一下我们企业的一个实际情况,我们在处理的是金融信息,在十多年前,用手机看财经资讯还没影那么普及的时候,每一天,大家用过报纸或者网站获得新闻财经的新闻量是有限的,大家每天也就只有几百篇,多的时候可能集中起来的也就一两千篇,到了14年,我们发现,这个数据量就得到了爆发,每天都有几万篇,甚至更多,那么对于这些新闻资讯信息的处理技术也要有所改进,这些年,随着自然源处理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基本上可以用毫秒级的这个手段来把这些财经资讯的信息瞬间分析,然后得出来一些结果形成一些因子提供给我们客户。

这样一来,对于他们而言,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就是这些数据原来可能就是堆积在那里,没有什么可用的价值,当时现在它可以变成一种模型里面的参数数据,这些信息就能用作与投资、风控等决策的参考,让决策变得更加实时高效。现在,我们基本上可以用分钟级别的速度把市场上的几千份报告的数据信息进行解析,然后把数据进行筛选后推送给客户。通过数据团队和数字技术手段的结合,得到的效率是惊人的,在用户侧来说,通过数据的分析、提炼、挖掘、释放能够对自身业务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改变,这也是数据生产要素在企业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降本增效。

刘志毅:传统的产业创新当中,无论是产品研发、供应流程的优化或者是流程再造,都需要大量的实际验证,那么在实际验证当中就会投入大量的成本,周期也长,费用也高,风险也很大。那么在这个的基础之上,数字生产力其实就是通过数字孪生的方式或数字化的技术将物理世界的所有要素进行数字化,并且在这个数字空间当中建立相应的数字影像,然后得到实时高效、零编辑成本和灵活架构的产品创新的优势,来为产业创新提供一个便利性。

数字生产力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效率的提升,通过数字仿真模型来获得更优的结果,使得产业创新活动在数字空间当中快速迭代,这种创新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就会得到优化。第二,就是从主体上来看,实际上产生大量的数字化平台,降低创新创业的门槛和成本,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的互联网公司或者说工业的互联网公司,其实都在提供这种平台可以让创新者利用产业资源来开展相应的创新活动。第三点其实就是流程,像我们去做所谓的智能工厂或者是灯塔工厂,其实就是一个围绕围绕着数据的流程,从需求数据到功能、创意产品形成的一个数据联动的链条,流程链条生产过程参与主体从生产者向产业的消费者演进,形成个性化定制,在这个过程当中,消费者不断地提供更多的需求反馈,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从而形成生产者为中心的这种正向的整合要素的生产方式朝向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生产要素的创新流程转变。

所以数字化生产无非就是数字空间当中,从流程、主体到效率的全面变化。

03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挑战

龚晨霞:人人都在说数字化,“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势不可挡。那么,企业在做“数字化转型”这道必答题通常会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如何做好这道必答题?

陆忠明: 对于企业来讲,大家都在讲数字化转型,然后企业也积累很多的数据,但其实大部分的企业是没有数据部门的,或者没有数据分析师这个岗位,那么在业务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数据怎么样去治理或者规范使用,让业务与技术衔接起来,人才缺口存在。

其次,数字化转型这件事情领导侧讲的比较多,但是真正到企业内部的时候,数字化其实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各个部门的联动,各个部门沉淀下来的数据如何衔接起来是一大挑战。战略上重视,组织架构上有团队来支撑,然后在数字化的项目中找到一个点入手来做,这是数字化的过程,如果过程重缺乏规划和支撑就很可能会失败。

王兴华: 数据是一种新的能源、新的资产,这个能源需要反复地被使用和被挖掘。但是从目前整个行业业务生态的边界来看,数据之间还没有足够的开放性,因为这是一件矛盾的事情,数据越开放,那又可能会涉及到更多的隐私挑战,像各个企业的核心的数据商业模型等等资产的隐私都至关重要。所以在数据隐私与数据的开放之间存在一个大的挑战,如何在保护数据隐私的情况下,让各种数据得到更充分的应用和挖掘是需要不断探讨的话题。

其次,是数据确权问题。比如说发网,我们是做系统软件出身的,16年来,我们沉淀下了非常多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能不能用以及如何使用是个问题。一方面我们可能说无权去挖掘,因为这些数据属于谁并不明确,另一方面,这些数据如何把它们变成数据资产,挖掘出来一些其他的商业模式出来,很难,法律法规还未非常明确,这是目前数字化往前推进所面临的比较现实的困境。

刘志毅: 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来说是跟战略相关,因为人们做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是跟你的战略定位,转型方向有关系,很多企业实际上在做这个数字化的时候,没有着眼于自己的商业模式而盲目的数字化,然后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企业的数字化战略和业务发展不能紧密地联系起来,所以导致数字化转型失败;第二个方面是能力的建设,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第三方企业都在做帮助企业建立数字化的能力,但企业自身往往面临着系统比较老旧、制度比较传统等一系列问题,而且人才的缺失也是一个核心的挑战,所以很多数字化部署还留在一些试点阶段,尤其是我们去一些制造业的领域当中去看,这个情况比较普遍,那么试点的项目和经验很难快速复制和推广,并不能形成大家想象中的那种全场景的数字化的转型,也就不能形成规模效应。第三点其实就是无法持续的投入和可持续的产出价值,因为数字化转型,实际上不是今天投入或今年投入,马上就能产出,实际上它需要企业长期的全面部署系统深入的去理解自己的业务,才能解锁这种数字化的价值。那么一些企业比较急于得到成效,然后用传统的这种kpi体系去衡量,那么这时候就会导致这个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看起来是比较低的,从而受到质疑,那么形成一个短期效应就无法进行数字化转型。

对于以上几点,在这里提供几个建议方向,第一,以战略为先,以业务为核心去设计数字化转型的愿景和战略。第二,需要根据企业本身的资源禀赋来设计数字化转型的方案,我们叫数据重构,怎么样梳理企业的数字化资产有利有节的去用这些数据,然后建立自己的数据战略,这是我们关注的方向。第三,要深入的智能化运营,这就是说数字化实际上是一个整个工作流程的数据自动智能的过程。

怎么基于数据做出更优的决策,尤其是在企业的一些重大决策当中,建立一个决策优化和风险预警的机制,然后能够通过数字平台企业运营进行闭环管控,动态优化,这是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做这个数字化运营的一个出发点。在这个基础上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同时也去跟生态的合作伙伴来进行引入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供应链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包括兼顾其他的愿景,如企业社会责任,这些角度都是可以看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些方向。

重点还是说要结合企业自身的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和定位,然后来实现这种可持续的数字化运营和价值回报,并通过引进一系列技术,如隐私计算等技术来进行数据价值的本身的提升。

刘玺: 我认为企业在数字化的过程中间遇到的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流程,第二个是人才。因为数字化的转型,其实不管是哪一个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它都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它都是必然是跟着企业的管理流程去匹配的,比如我们在帮助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间,往往会根据它的业务流程去做一些匹配或者说去做一些改造,因为有一些公司的业务流程很特殊,但是是有它的合理性的,但是有些公司它的业务流程很特殊,是没有合理性的,是应该去做一些调整的,否则的话,它一定会是很低效的,那么每家公司在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间,他一定要跟他自己企业的管理流程是要相匹配的,不然很可能是很难去完成这个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因为所有的数字化的工具、数据资产本身都是要跟业务流程和需求去匹配,而我见到很多企业的流程其实是非常不清晰的,甚至很多公司是没有所谓的管理流程,它的一些部门日常工作中并没有固定的流程,比如说我到底是用邮件,还是企业微信等,如果本身工作都没有一套标准的流程,那更不用去谈用数字化工具去进行数字化转型,因为所有的数字化工具都是辅助我们的基本工作流程去做,贸然开始只会让数字化转型遭遇重大挫折,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第二点是人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间,其实是非常需要人才的。不管是数字化财务转型,还是数字化营销转型,其实都是要求与之相应的部门是有足够的人才,有经验的专家,如果没有,至少要有一帮年轻人愿意去学习、了解这个最新的数字化理论、实践方法和工具,如果里面没有人才,也没有愿意去学习的人,那么数字化转型往往失败的概率也会很大。

04

深入实践,数字化转型怎么做?

龚晨霞:近日,“数据二十条”(《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正式对外公布,想问一下数库作为一家数据科技公司,如何看待“数据二十条”的出台?数据资产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何在?

陆忠明: “数据二十条”的出台对于整个行业发展是一件非常正面的事情,可以看到国家把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到了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高度,“数据二十条”中对于数据的产权、数据的交易流通后收益的分配以及数据安全的这个治理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关的规定,我认为到后期,在每一项上面都会有具体的制度出来,后续这些制度出来以后,我相信对于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还是会有挺大帮助。

对于企业而言的话也肯定更加有利,我们能看到其中有比较多的篇幅提到了公共数据的开发开放,这两年,尤其是疫情以来,我们跟很多的地方政府也在做这个尝试,就是怎么把公共数据跟我们产业链的数据去做结合,然后在产业监测、产业的发展规划区域里面的企业的培育以及产业的招商等领域里面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么我觉得,这个意见出来以后,尤其是明年,政府在公共数据这一块的开放和相关项目建设的投入上面应该是会有比较大的增加。

龚晨霞:接下来有请刘志毅教授谈谈您对“数据二十条”的看法和数据资产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价值的一些理解。

刘志毅:实际上,“数据二十条”的提出能让以往数据要素市场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得到解决。一方面,它是从生产要素高度来部署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国家级文件,另一方面,它是作为一个基础制度来解决数据要素释放问题。解决的难点主要有三大方面,第一是数据要素的三权分离问题,实行三权分制,把数据资源的持有权、数据加工的使用权、数据产品的经营权进行分离;第二、解决如何实现可信数据的保护共享,以往的话,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其实都是技术性的,比如说用区块链等技术来解决。而在这个“数据二十条”当中,实际上是通过权力的讨论,其实也讨论到数据流通过程当中的安全可信问题,给到相应的责任归属;第三、打破数据垄断和数据孤岛,这一部分,实际上要结合以往颁布的《数据保护法》和《个人隐私保护法》来看,主要解决数据交易的问题,从基础的法律角度来提供数据流通的准入标准和准则,然后为我们之后开展数据质量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并且统筹规划全国的数据交易所的规划布局,提供基本的指导。

龚晨霞:数字化发生在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像人力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等等,只有各个系统的优化才能达到整体的高效前进。那么,在各个部门中,我们该如何帮助企业做好数字化?请致趣百川、发网针对所在领域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刘玺: 过去,传统的To B企业在中国有一个比较大的误区,就是它会更重视销售,而不重视营销这一块。现在,我们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数字化营销展开建设。数字化营销会有一个营销中心,是由企业的营销部门通过各种数字化技术大量地获取用户以及采集潜在用户意向,然后把高质量的线索给到销售,再由销售团队跟进。对于企业而言,营销不再是人海战术,而是用过数字化手段去覆盖,让销售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王兴华: 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发网已经沉淀下来一套比较实用的自产自研的交付系统,能够确保电商玩家拥有自己的数字化物流体系。目前,我们也会不断发动我们的客户服务能力,进行口碑建设,向外释放一些影响力。

05

迎接变化,坚守初心

龚晨霞:当下很多企业都展开了数字化建设,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觉得真正得到了实惠,看到一个显著效果,这种局面是因为什么造成的?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让业务运营部门真正得到支持?迎接变化变革创新谈起容易,实则做起来仍有不少难度,哪些方面需要变化,又有哪些方面需要坚守?当资本市场的短期热点与企业所坚持的长期价值发生碰撞时,该如何应对?

刘玺:数字化效果一直都是很多企业需要直面的一个问题,很多企业在提需求的时候,都会问上一句:“你们能不能保证效果,如果不能保证,那要退钱。”其实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放到早些年,这个行业的标准话术可能是:“数字化软件只是一个工具,工具的效果和使用的人相关,并不能保证最终效果。”

但这些年,我们也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厂商是敢于去保证,承诺效果的,一方面是企业的数字化基础也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就像前面提到的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流程、人才挑战,但也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某一些行业内,它的流程和它的人才都是都是过剩的,那么就很容易达到要求。另一方面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数字化工具都是SaaS系统,SaaS的交付方式本身就是要求结果效果是有保障的,如果没有交过,客户也只可能买一年,第二年不再续约,而只有续约率达到一定高度,才能活下去或者活得很健康,如果续约率很差,基本上这样的企业也没办法存活下去。

同时,我想分享一句话:“不要只看高看一年的回报,不要低看五年的回报”。其实很多企业都有着一个比较急功近利的心态,为什么叫不要高看一年,就是很多企业或者很多人在制定目标或者规划预期的时候,总会把未来一年预期的定得很高,但一年看下来,其实年初的“豪言壮语”基本上都没有能够实现。但是也不要低估五年的一个回报,你会发现很多人,他可能在五年前立下的一些flag,一年之内没有实现,但是他只要持续的坚持投入,那你会发现三五年下来,它的回报是非常惊人的。

对于To B赛道,要坚持的是长期主义,不要高看你一年的变化,也不要低看五年十年的一个回报,你会发现很多SaaS公司,它在一年前和一年后,其实没有特别大的改变,但如果你拉长看十年,你会发现他从当年的一个30人的小公司然后变成一个几百上千人的上市公司,中国的saas平均上市周期大概是十二年左右,一家伟大的上市公司可能在十一二年前就是一个小作坊。

所以我认为,在数字化的结果面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企业对于短期的回报率的预期太高,其实数字化并没有那么快地给你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谈到变化与坚守,我认为很多时候企业在做决策的时候一定是要有长期规划,不管公司的市场部或者其他的人员怎么变化,我如果坚定要做数字化转型的话,我要持续的在这里面去坚守。

王兴华: 针对数字化的发展,我认为未来的道路是美好的,如何发展是无数据、不商业,同时,在数字化的道路上,坚守的价值观应该是要充满敬畏。

刘志毅: 我们看过海外的一个研究数据,目前来说65%以上的的公司还处于这个数字化转型的初期,只有10%左右才完成一定的数字化转型规划,或者是完整的应用数字化转型。所以,第一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当务之急除提升效率,还有提升数字化转型的灵活性和弹性来实现它的生产和交付更优效果,尤其是在全球的物料短缺和供应链不稳定的情况下,交付能力的提升其实是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很重要的驱动。第二点,就是刚才我也提到就是数字化赋能的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受到重视。因为不断增加的立法政策的一些要求以及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使得数字化解决方案需要去为这企业提供可持续的发展的价值。第三点,就是坚持初心,我们相信高投资来高回报。

最后,实际上就是观念上的变化,就是组织本身,我们叫说从集中式组织到嵌入式组织结构,目前来说,很多的企业在做这个数字化转型的时候,还是以集中式组织为主,需要进行这种组织变革运营模式我们叫敏捷运营模式来支撑数字化转型,是重中之重。我们内部叫敏捷治理,比如说我们做这个数字数据算法的治理时候提的这个叫敏捷治理,其实也就是敏捷运营的一种方式。那怎么样快速的反映以有效的开发和实施数字化流程来解决企业的问题是数字化的一个核心。所以我说坚守初心,其实指的是企业本身的价值,创造就是初心,坚持初心很重要。可持续的运营可持续的发展是数字化的一个必然过程。

陆忠明: 我们接触到的很多数字化项目面临这种困境,大绝大部分其实都是因为一开始的时候数字化脱离业务部门的需求,但这个问题也比较复杂,就是因为很多机构尤其是我们面临的机构,不管是金融机构还是政府内部的沟通成本其实都比较高。然后会导致很多的技术部门它没办法得到业务部门的有效支持。然后,有时候业务部门自己的数字化技术也缺乏解决,没办法提出来一些具体的目标,所以就导致一些数字化项目上面会出现困难。

解决的办法其实也就是让数字化真正的围绕业务来展开,然后管理层需要设定共同的目标,因为数字化不是一个单一部门的事情,那也不是找一个技术团队下一个指标。这个过程中间往往是业务部门有更高参与度的项目,数字化整体成功的这个概率就会变得越高。企业提出数字化目标,其实也是为在竞争中间能够掌握领先的这个优势,所以,从没有数字化到数字化,从产品服务到自己的数字化以后,就需要不断持续创新,结合自身的领域,结合自己的这个业务的特性来做创新。所以这个厂商其实会提出来一些新的要求,我们自己在服务过程中间也明显的能够体会到这一点,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想,我给他提供一个标准化的产品,以后他怎么样能够利用他自己业务,利用技术手段帮助他们发挥出来自己内部的这个潜能。

所以,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很重要的一步,在此之中,我们需要不消耗客户,同时进行持续的创新,通过创新持续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