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湖网获悉,近日,据媒体The Information爆料,扎克伯格在硅谷AI圈的抢人大战又有了新动向:Meta已经成功挖走4名OpenAI的顶尖华人研究员。

在 4 月发布 Llama 4 AI 模型后,Meta 启动了一波大规模招聘潮。据媒体报道,上一次OpenAI被挖走的三位小伙伴都参与了 ViT 等重要研究。这次被挖走的小伙伴也是参与了不少 OpenAI 的重要工作。

从OpenAI挖来的这批人才,主要聚焦在在多模态训练、强化学习后训练等领域的专家,而且都是带过团队的Leader级人才。

据了解,这些研究员是 OpenAI 模型从 GPT-4 到 GPT-4o,以及轻量化模型(如 o1-mini、o3-mini)研发的中坚力量。暂不知这会不会造成 OpenAI 人才短期断档,但对 GPT-5 的到来产生影响。吸收这些人员之后,对Meta 在大模型技术研发层面将会取得非常大的助力。

以下为Meta 从 OpenAI 挖走了四名研究人员信息:

Shuchao Bi(毕树超):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后来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统计学硕士学位,并成为数学系博士候选人。进入产业界后,毕树超长期在谷歌工作。

2013年起,他在谷歌广告部门开发深度学习引擎,并担任相关部门的技术负责人。2019年起,他在YouTube内部联合创办了短视频功能,并担任起“发现”页面的负责人,这一职务也与算法密切相关。2024年5月,毕树超跳槽至OpenAI,担任多模态后训练工作的负责人。

这一部门的主要工作包括探索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的新范式、多模态推理与高算力强化学习、多模态思维链评估系统和奖励模型、多模态智能体等等。

Jiahui Yu(余家辉):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在计算机科学强校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获得博士学位。

余家辉曾在百度美国、英伟达、谷歌大脑实习,正式工作后他加入了谷歌DeepMind,历任研究科学家、资深研究科学家等职务,是Gemini多模态部门的联合负责人,并对谷歌小模型PaLM-2的架构做出了核心贡献。

2023年10月,余家辉加入了OpenAI。其个人网站显示,他曾以研究负责人的形式参与OpenAI o3、o4-mini、GPT-4.1的研究工作,也曾以感知技术研究负责人的身份参与GPT-4o的研究。

Hongyu Ren(任泓宇):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前往斯坦福大学深造,并获得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学位。他曾在微软、英伟达、谷歌、苹果等公司实习,毕业后直接加入了OpenAI。在OpenAI期间,任泓宇的工作聚焦在推理上。在领英主页上,他称自己“教会模型如何思考得更快、更深、更尖锐”。

任泓宇是OpenAI o3-mini和o1-mini的创造者、OpenAI o1的基础贡献者。他还曾担任GPT-4o mini的负责人,给GPT-4项目做出过核心贡献,并领导了一个后训练团队。

Shengjia Zhao(赵晟佳):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并在斯坦福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与Hongyu Ren为校友关系,两人在斯坦福的求学时期有四年重叠。加入OpenAI后,他曾参与GPT-4o和OpenAI o1、o3-mini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