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这也被称为智慧城市的起源。想要打造智慧地球,需要先一步建立智慧国家;想要打造智慧国家,就要提前建立智慧行业及智慧城市。这是个漫长的发展道路,但城市高速发展及人口极速膨胀带来的治理挑战迫使智慧城市不由自主加快部署脚步。

2016年,国家发改委提出,“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的号召,跟随这一声号令,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出现进一步增长,行业大有遍地开花之势。

根据Gartner的2019年年度CIO调查显示,部署了AI的企业从2018年的4%提升至2019年的14%。如此可见,企业已在逐步发掘AI产业能为其带来的种种便利。

而且,随着渗透率的提升,企业对于人工智能的技术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AI的落地性已成为企业需求重点。2021年1月20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中显示,中国在2011年-2020年已成为全球AI专利申请量最大的国家和地区。这也预示着未来,以视觉和语音作为入口的AI赛道,将成为未来行业下一红利区所在。

01

用产品服务于人

MIG预测,2030年及以后,社会将进入智能时代。

均衡优质的社会服务,科学精准的社会治理,绿色节能的社会发展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从移动互联网,到万物互联,再到万物智联,6G将实现从服务人、人、物到支持智能代理高效连接的转变。

亚略特作为一家深耕人工智能和生物识别行业17年的企业,洞察到这一趋势带来的需求,所以始终致力于用场景化AI应用为智慧城市建设赋能。亚略特副总裁王家驹表示,发展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技术服务于人,而不是替代于人。

正因如此,亚略特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数字化城市综合治理中台——“大观世界”,坚持打造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全方位数据赋能平台。

“大观视界”基于亚略特AI行为视觉算法、综合数据平台等,结合软硬件产品服务,涵盖人脸、口罩、抽烟、安全帽、脱岗、后厨卫生、工服、冷链运输等的识别与检测等数百种城市细分场景的行为治理分析服务。也就是说,从最小的场景应用到最大的行业生态,它都可以实现“智慧+”赋能。

王家驹表示,智慧城市事实上是由多个神经末梢感知节点组成。例如闸机上与小区内的门禁人脸识别、重要场所的行为分析、未来酒店自助智能前台设备等,它们都是一个个社会感知节点,而节点的多少同时也意味着未来可拓展的市场规模。

我们知道,网络的不断进步致使海量智能终端、移动设备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这也就为网络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低时延、实时处理等。而云计算的中心距离用户远,将导致云计算数据中心中储存、分析时出现带宽成本高等难点,所以分布式的边缘计算被广泛使用。

“大观视界”利用“芯片与算法+引擎+平台+应用”组成的“云、边、端、安”一体化产品架构,保障AI技术真正落地,能够接入小区、餐饮、公租房、园区、疫情防控、酒店等场景,能够提供包括前端感知,智能分析,数据汇聚的“智能化”的解决方案。这为“城市大脑”提供针对分行业的有效数据,实现行业内系统及城市大脑管理下的跨行业间数据调用提供有力支撑,有效解决了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城市商业服务、城市未来健康服务等场景落地难的问题。

02

从智能感知走向智能认知

除去从硬件方面服务于人外,软件赋能于人是打造智慧城市又一核心。

从技术发展阶段来看,人工智能主要分为运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三层。目前人工智能正处于由感知智能突破到认知智能阶段。

从感知走向认知,搭建各式智能应用场景,创造更有活力的智能体系,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必经之路。亚略特的情感计算技术就是从感知到认知智能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王家驹告诉朋湖网,“大观视界”中具有强竞争力的就是城市未来健康服务——知心情感计算。它能够创建出一种能感知、识别和理解人类情感并对其做出智能、灵敏、友好反应的计算系统。通过与人对话的方式,了解被检测人员心理状态,再通过对话生成心理情绪检测报告,起到降低工作人员在岗期间因情绪引发危险几率的作用。更令人惊奇的是,它能够检测出人员压力调节能力,从而降低识别错误率。

原来,知心系统是基于脑电科学领域前庭情绪反馈(VER技术)研究产出的远程非接触式的生物信号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为基础的情感计算产品。通过赋予人工智能识别、理解、表达和适应人的情感的能力来建立和谐人机环境,并使人工智能具有更高的、全面的智能。

“谷歌大脑”之父吴恩达曾提出一个AI的理解公式:AI=CODE(model/algorithm)+DATA,公式表明,模型不是一次性构建的,它需要通过“收集数据——收集反馈——模型训练——模型应用”来持续进行学习,这一观点与亚略特战略实施上不谋而合。

亚略特在2018年时,就布局到心理健康AI方向,2020年将技术从实验室转向场景端。并且,亚略特始终坚持“先行、落地、聚焦”的原则,认为要先接地气,了解使用情况再进行改良,才能实现在未来市场保有一隅之地。

03

选择走正确的路

但,建造智慧城市并不是几套算法或几个硬件就能解决的问题。

王家驹表示,算法的提升与实际应用之间最不能缺少的,是对实际业务场景的理解。行业现大多已形成标准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AI企业要做的是为它赋能,用技术让工作流程变得高效。

想要保证企业持续发展,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苦活巧活两手抓这两条缺一不可。

所谓苦活,就是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所谓巧活就是不能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做到这两点,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事实证明,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智慧城市的建造中来。

人工智能的产生,智慧城市的建设初衷都是为带给人类更美好、先进的生活,但它现在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还需要技术升级、国家政策、道德自制的三方扶持,建设智慧城市,同样需要行业内人员的共同努力。

更重要的是,需要更多像亚略特一样,十余年在人工智能和生物识别行业深耕的企业,切实把赋能智能城市与人类连接,实现从“连接事物”到“智联事物”的成功过渡。

04

结语

打造智慧城市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件浩大又漫长的工程,它在为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相应的风险。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在选择踏入赛道的同时就要保守初心,深耕于产业,切实为行业发展出一份力。

就如同王家驹所说,助力行业发展应是每个AI人该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