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 2021年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将有超过50%的组织在其所在地使用分布式云。分布式云是指云服务提供商将公有云分不到不同的物理位置,但云服务提供商依旧管理、运营、更新和发展所有的云业务的一种模式。

在实际业务中,有90%以上的数据产生自本地。然而将本地的数据传输回总部再运算,一方面会消耗大量带宽,另一方面也损失了实时性。利用分布式云架构,可以让云资源靠近业务活动与数据产生地,就近进行运算与处理。同时,去中心化的分布式云结构,也能进一步保证数据的安全稳定,即使一个节点出现问题也可以迅速寻找其他通路,保证信息传送。

得益于分布式云的基础设施,边缘云技术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得以实现。为数据的就地、快速获取、存储和处理带来了可能。在今年的《全球分布式云大会上》,边缘云技术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也作为重要的发展领域而被广泛讨论。

01

各类厂商入局边缘云计算,应用场景多元还需落地实践

企业使用云服务,不仅仅是拥有了IaaS层面的基础设施云环境,更是需要基于此的一系列PaaS甚至SaaS的配套。既然未来会由单一的公有云服务转向分布式云服务,基于分布式云而延伸出的边缘云和边缘计算也在近年来得到发展。

边缘计算是指通过在靠近终端应用的位置建立站点,将集中式的云计算的算力,延伸到边缘侧。边缘计算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延时和带宽方面的问题,故在对地理位置、时间和网络稳定性需求较高的场景下首先得以应用。

不同的厂商都在尝试入局。

金山云在本身云业务的基础上推出分布式云,又基于分布式云打造无感知、无侵入的边缘计算。金山云CDN及视频产品中心副总经理斯文表示「未来80%的算力应该下沉到边缘端」,这不仅仅是因为数据产生于边缘端,更是因为业务发生于边缘端。于是更进一步,金山云在边缘云方面也不仅仅提供算力,更提供基础云服务和综合服务(SaaS)。

Lumen作为一家运营商,有天然的带宽资源优势,也有一定的客户积累,由于2020年疫情下当时用户对网络延时的需求和当时无法做集中化部署,Lumen开始探索边缘云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其他的客户群体中。

服务器厂商浪潮则是由于其服务的政府、其他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需求,逐步发展处软硬件一体化的分布式云和边缘云产品。并且浪潮云营销总监宗明提到,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他们更加完善了各地合作伙伴体系和培训课程。同时浪潮也紧跟热点,在碳中和的趋势下推出「碳足迹一体机」,分析碳使用情况并通过技术改进来降低能耗。

相对而言,芯片公司Intel的入局就颇有些「蹊跷」。英特尔与Dell共同发起了国内首个EdgeX交流社区,并致力边缘计算开源生态的搭建。从长远来看,推动边缘计算的发展对英特尔来说一方面是大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即为未来的科技演进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边缘计算的发展也会推动芯片产品的消费,返惠芯片厂商英特尔。

虽然大多数公司都表示已经在物联网、云游戏、直播社交等领域应用边缘计算,但是正Lumen中国区高级客户总监姚志勇所强调的,「边缘计算应当是一套完整可用的方案」,而不仅仅是一个现有的打包软件。边缘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使用场景和方式,仅仅做到「可以用」是不够的;如果要在未来对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变化,还必须要易用好用。

02

分布式数据库助力分布式云,国产化进程要协力共创避免资源浪费

得益于分布式云业务的发展,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数据库将成为可能。

相较于传统数据库储存与本地单一的服务器里,分布式数据库将数据分散成多个部分,分别存储在不同的节点里。各个网络节点的数据有重叠,每个节点也都有独立处理数据的能力,也可以整合为同一个完整的数据库。

良好的分布式数据库因为有了多个平行的机器和节点,故有高可扩展性;在使用系统的过程中即使某个节点断电或崩溃,也不影响其他节点的工作,故有高稳定性;对单一硬件的性能要求也有所降低,故降低了成本。但分布式数据库的设计较为复杂,考验工程师底层设计的技术,也考验数据的安全性。

分布式云更增加了分布式数据库的稳定性和易用性,技术上的难点还在逐一攻克。比如腾讯云自研的企业级数据库平台TDSQL正在通过更高性能的数据分库分表来完成数据的分离存储,阿里云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PolarDB-X基于底层基于Raft的分布式协议以保证数据一致性;在实践层面,如京东云、云和恩墨等企业也努力在智能分析和性能优化上做了更多。

但中国DBA联盟理事长盖国强提示说,「这些功能都还很表层」。有不少我们还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的技术、功能,商业数据库巨头Oracle早已在多年前就推出。反观国内,对于这些基础的功能,所有的厂家都需要从上至下完整地开发一遍,而这些功能一般都基于底层的MySQL或PostgreSQL来开发的,开发的重复性较高。这不仅会减缓数据库国产化的速度,也会浪费许多技术人员的精力。

在云和恩墨的MogDB高级研发工程师刘伟看来,要解决这样人力人本无端消耗的问题,首先需要业内制定一个相对规范的数据库标准,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基于这些标准来开发;其次,可以由相关协会或国家按照类似国产操作系统的方式,定下一两个数据库的标准结构,其他厂商基于这些现有的系统结构来进一步开发。这样就能避免技术人员的过度内耗,让每一次技术的研发都有其价值。

但仅仅有合作而没有竞争也不行。在腾讯云数据库产品专家梁文灿看来,数据库行业与其他2B行业一样,在市场充分且良性的竞争之后,在各个细分领域必然会只留下两三家最受市场好评的企业。而在多家厂商竞争同一家客户的过程中,必然会根据客户的需求提升自身产品水平,以此促进业内产品的技术精进。

不管是分布式云,还是边缘计算、分布式数据库,在国产化的浪潮下和巨大需求下,作为政府和主管单位都不能仅仅定下目标。对于业内企业资源的统筹调配规划,不是单一企业或科技巨头能够看到的,需要主管单位发现问题,并承担起引领和解决的责任。比如如何减少平行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内耗,如何引领分散研发的各个企业尽快聚集收敛,也应该关注一下这些细枝末节。

而对于从业的企业来说,数据库因其底层巨大的开发量与复杂度,有极高的壁垒。但与此同时,也有强大的开源传统。比如目前最大的文档型数据库MongoDB就是完全开源的系统,目前已经上市且经营状况良好。是否可以遵循这样的传统在国产化的趋势下再做一些努力,也值得企业和从业者一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