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红黄蓝发布2020年Q3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截至到报告期日,总营收为3273万美元,同比增加25.6%。毛利为203万美元,同比减少388%,盈利能力大大削弱。
2020年的红黄蓝和大多数教企一样,均处于亏损状态。在疫情影响下首季度亏损达2652万美元,第二季度亏损1284万美元,第三季度亏损717万美元。事实上,不仅仅是今年,2019年红黄蓝的盈利状态就有颓靡之势,第一季度净亏损268万美元,第二季度为69万美元,第三季度净亏损285万美元。
成立于1998年的红黄蓝是一家老牌企业,主打幼儿领域,是中国最大的幼儿教育服务提供商。其旗下产品红黄蓝幼儿园、红黄蓝亲子园,用户覆盖0—6岁年龄段的孩子,在中国300多个城市,拥有1300多家亲子园和近500家高品质幼儿园。除此之外还涉足AI领域,红黄蓝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开发个性化的产品。
该产品面向两大群体:一方面将用户群体定位在园区,用户提供竹兜育儿APP、竹兜妈妈等线上产品。同时提供丰富的线下产品:竹兜早教套装系列、竹兜百宝箱系列产品、竹兜智能机器人及其他衍生品。另一方面,为园区提供线上商城青田优品、线上产品"双师课堂",以及线下课程竹兜特色系列课程(其课程内容包含情商课、财商课、安全课)。其衍生产品有,kk英语、红黄蓝艺术团、未来美院、源工厂、教育研究院等。
红黄蓝作为中国最大的教育服务提供商,虽然产品全面,规模宏大,但一直深陷虐童丑闻。
早在2015年吉林四平红黄蓝幼儿园就曾出现过虐童事件,近30名家长称孩子身上出现多个针眼。
而在2016年青岛市北红区红黄蓝万科城幼儿园被曝饭菜中出现虫子,虫子数量多达6条。
紧接着2017年红黄蓝北京新天地幼儿园被曝存在虐童行为,多名家长反映,孩子身上有针孔,且被喂食不明药片。
此事发生时间正值红黄蓝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受此影响,在美国上市的红黄蓝开盘就股价遭腰斩,跌破发行价,实质缩水将近24亿美元。
而在翌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再次提及了“十三五”规划中确立的目标,即到2020年,全国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
其中有一条对于红黄蓝来说最为致命,即《意见》中的第24条,其内容显示: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
由于该政策一锤定音,使得当时的红黄蓝教育股价断崖式下跌,跌至53%。
同年12月新天地幼儿园虐童案审判结束,红黄蓝官方微博发布消息:除了向涉事家庭道歉,还宣布关闭加盟业务,但就目前官网显示,加盟业务依旧在进行中。桩桩丑闻事件的影响下,红黄蓝盈利倒退,学员增长停滞。根据其财报显示,截至9月30日,直营学校的学生人数为33760人,上年同期为30184人,同比仅仅增加11%。红黄蓝主打幼儿教育,学员有一定的周期性,如无法及时增加学员,最终的结果是黯然退场。
至今,红黄蓝在大部分用户的印象还是与虐童挂钩。
为什么红黄蓝多次发生虐童事件?
教育不同于吃喝玩乐,幼儿教育面对的是孩子,需要的是等待孩子的成长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它是个互相磨合的过程,任何外来的介入都会破坏其中的平衡,出现不可控的破坏因素。但在资本的介入下,使得红黄蓝扩张的欲望急剧扩大。
资本的加持助推红黄蓝快速扩张,其幼儿园硬件设施均能达到标准。然而师资缺乏一直是行业内的痛点。去年微博出现关于幼师缺口词条并且上了热搜。西南大学教育政策研究所估算,2021年在园幼儿将达到惊人的5750.82万,需要专业幼师383.39万名,而去年我国幼师从业人员不过180万,缺口达到惊人的200万之多。且华东师范大学教学部教授吴遵民表示:根据全国学前教育专业院校的数量和规模,要培养200万幼师去补充这个缺口,不吃不喝也要培养11年。
供给端与需求端严重不对等,加上扩张速度急速飙升,导致幼师行业乱象丛生。教师的个人素质、教学水平均无法保证,这是红黄蓝多次发生丑闻,声名狼藉的重要原因。
除了师资,红黄蓝本身的不作为或者是做的无用功也是导致其长期深陷丑闻的原因。
自2015年发生虐童事件就该加对强师资质量的把控,同时更要加强园区安全,做好相关措施,避免再次出现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事件。
但此后的几年中,丑闻接连不断。所有的事件均后知后觉,直至幼儿告诉家长,才公开致歉,信誉严重流失,极大降低了本就微弱的用户信任。
在可预见的未来,红黄蓝依旧无法完全洗白。它需要做的是放缓追寻更迭的速度,及时调整战略,经营口碑,否则只能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原创文章 作者:明庆(xin2497469628);欢迎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