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精锐发布公告称,将过去几年参与投资的几个板块进行业务重组,组成一个更大的班课业务,并且计划在三年内实现上市。参与业务重组的包括巨人教育、天津华英,以及一些其他在线班课业务。
精锐将用户定位在高端辅导上,意图通过高端用户进一步扩大市场。这也正印证了一直以来精锐教育CEO张熙的发展理念:精锐高端市场。
今年的教育行业受卫生事件影响整体环境相当低迷,一大批教企资金断裂、倒闭甚至跑路,而一些老牌教企凭借着强劲的业务和雄厚的资金度过了低迷期,但也受到了重创,使得整个财年均处于亏损状态,比如精锐。
1对1切入市场
根据精锐年报来看, 盈利状况自2020年Q1显出疲软态势。营业收入持续增长,直至Q4增加至34.34亿元,同比减少13.9%。而净利润却是断崖式下滑,直至Q4累计亏损7.25亿元,同比下降395% 。
头顶哈佛光环的张熙于2007年创立了精锐,这是一家主打K12的在线教育公司。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支付能力大大提高,再加上目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有了更高的投入意愿。因而张熙将精锐定位在中高端阶层。在商业模式上,张熙选择了1对1,希望能通过1对1的高端辅导切入市场。精锐官网显示:截止到日前精锐1对1覆盖超过60个城市,校区超过300家,教师超过6000名,服务家庭超过百万。
除了1对1,精锐的业务触角还伸到了素质教育领域。
2009年创立的至慧学堂致力于对少儿的数学思维、语言能力、STEAM创客等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而小小地球打破传统的英语教授方法,将STEM融入到每节课中,利用导图编程、3D构建和科普实验室等教具进行英语学习,更加注重互动教育,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
1对1、小小地球、至慧学堂构建了精锐的主要营收。
另外,主打高端市场的精锐依旧没放过留学领域,其旗下国际教育板块针对人群为留学群体;优必慧以小班课形式,主打中小学各科。
后来,市场验证了精锐模式的可行性,于2018年在纽交所克上市,站在了行业的顶端,迎来了属于它的高光时刻!
“买买买”模式拖累业绩
上市后精锐的发展势如破竹,开始进行“买买买”模式!
天眼查显示,截止到日前,精锐一共进行了14次的投资,其中溢米辅导获5次投资,包含1次收购,持续加码K12领域。除了专注于1对1,精锐还关注双师模式与直播业务,并投资天津华英英语,加速区域整合与全国市场的扩张。
为了更快地下沉市场,投资了锐思教育,正如张熙所说,和锐思教育的合作是对二三线城市增长潜力的看好。同时为了补充中端市场的空白,精锐收购了老牌企业巨人教育。上门陪教服务机构贝贝帮也获得精锐的融资,且双方达成人才输送协议,由贝贝帮成立“优师帮”,为精锐教育输送师资。另外艺术赛道汉翔书法亦得到精锐教育融资。财大气粗的精锐在投资扩张的道路上的特点为遍地开花!
野心勃勃的精锐想面面俱到,但事实上哪儿头都没能兼顾到。
根据精锐第三季度财报显示:随着校区线下课陆续开始授课,精锐1对1实现了大满贯式营收,上海地区高考第一名、上海中考最高分均出现在精锐校区。而在高考方面,精锐全国校区高分段(600分以上)学员人数同比增长30%,清北复交四大名校录取人数同比增长102%。精锐北京校区也出现700分以上高分学员。
如此骄人的成绩依旧没能挡住精锐的亏损。一方面大规模投资拖累业绩,另一方面营销费用节节攀升,财报显示营销费用几乎占据营收的50%。与此同时精锐不断加大线下学习中心的开设,截至2020年8月31日,480个学习中心,比一年前的432个学习中心有所增加。
精锐利用投资收购来下沉二三线市场,为什么最后又绕回高端市场?
在线教育已经形成了抢夺效应,花出去的钱就是泼出去的水,连字节跳动都带着三年不盈利的心态入局抢市场,精锐作为在线教育的老玩家,更是加大了广告方面的投入,试图用价格战横扫千军。但在这场抢夺资源的大战中,n败俱伤是结局,毕竟获客成本一路拔高,教企的单次营收无法覆盖成本早已是业界常态。、
而精锐再次提出定位高端市场,很可能是在烧钱大战中突围的关键点。一方面是精锐早已在高端市场盘踞多年,再加上今年疫情中一战成名,运作模式被用户认可,业务体系被市场验证,有着天然的优势,再次聚焦高端是稳扎稳打,能够打造更为明显的行业标杆。另一方面,再次聚焦高端市场,更加注重班课业务,能够有效降低获客成本。毕竟,高端市场用户有更高的购买力,而且已经在用户群体中有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此举能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原创文章 作者:明庆(xin2497469628);欢迎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