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阿里巴巴发布了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2023财年第二财季财报。实现收入2071.76亿元,同比增长3.2%,小幅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2088.5亿元。

本季,阿里巴巴亏损224.67亿元,去年同期盈利33.77亿元。阿里表示,亏损主要是由于阿里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市场价格下降,导致净亏损增加和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损益下降。

职业投资人程宇对此解释到,阿里巴巴的投资类资产占到了40.2%的比重。今年恰好遇到了市场趋势的转换,美联储开启了40年来最大的加息周期,对科技类股票市场的价格产生了巨大冲击,股票市场的下跌从而体现在了阿里巴巴的亏损财报中。

当全球的紧缩周期首先席卷到阿里巴巴的投资业务上时,阿里也在积极地做出调整,并在主营业务上进行降本增效,实现经营利润251.37亿元,同比增长68%,经营利润增长率大幅高于去年同比增长的10%。

正如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所言:“尽管面临宏观环境的持续挑战,上季度中,我們仍取得稳健业绩,印证了我们充满韧劲的商业模式和独特的客户价值定位。全球形式的种种不确定性,反而让我们更坚定专注于能力建设,致力于为客户和自身发展带来可持续且高质量的长速增长。

阿里巴巴将商业业务分为了国内和国际两大板块。按收入计,国际业务收入总体而言呈增长态势,从去年的7%升至8%,与国际的通胀大环境相一致。受益于需求过剩,国际业务可以成为阿里新的发力增长点。

与国际业务相反的是,国内呈下降趋势,从去年的68%小幅下降到了今年的65%。

01

传统业务平台收入萎缩

国内业务的传统平台收入开始萎缩。直营营收为647.25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608.15亿元增长6%,据披露主要由盒马和阿里健康的直营业务收入增长贡献;国际业务方面,阿里主要受益于土耳其电商平台Trendyol以及跨境增值服务带来主要收入。

本地生活服务中,阿里收入为130.73亿元,较2021年的108.06亿元增长了21%,主要受益于高德用户带来的高收入增长以及饿了么效率的提升。

阿里在高德平台体现出的增值性服务非常突出,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但能够通过高德平台综合导航、打车等功能提升用户的出行效率,从而创造了实际使用价值,节约了用户的时间。

从淘宝、天猫到如今的高德,阿里背后的规律没有变——作为一个服务型企业,坚持提升用户的使用效率,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就能获得更多的回报。

不过程宇强调,阿里巴巴饿了么的业务模式比较尴尬。从本质而言,送外卖只是一种成本替换,即用自己的成本替换用户的成本,创造出的效率并不高。因此,用户也比较容易选择其它平台。一旦不能为用户创造更高的价值,就不得不使用更高的营销费用来吸引用户延续服务,这也是其难盈利的原因之一。

不过阿里已经意识到了这种问题,并在菜鸟业务中关注物流服务及供应链管理提高价值。菜鸟业务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响后收入为133.67亿元,相较2021年同期的98.46亿元增长36%。

02

云服务需加强与实业结合

为了抵消互联网巨头取消阿里在国际业务方面合作的影响,阿里通过发展金融、电信和公共服务领域应对。同时,阿里在云业务实现了收入207.57亿元,较2021年同比增长4%。不过,上年同期增速为33%,与此前两位数的增速相比,阿里云如今增速缓慢,相当于停滞不前。

受到华为云、腾讯云等冲击,程宇提出,阿里在云业务方面要和实业相结合,并从具体的行业切进去,从而在自己的云层面上形成足够的软件服务生态。就像任正非给华为云定的战略,找到一个行业进行深度的切入,夯实基础后再逐步向外开散,阿里云也可以同优质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艾瑞咨询预计,2022-2026年,国内云计算数据量需求增长主要由国内各行业的企业客户加快业务上云节奏、推动数字化转型所驱动;2026年以后,国内云计算数据量需求预计呈现指数级增长。

面临宏观经济的持续挑战,阿里通过数字技术优化行业效率,创造出了更多价值,从而在这些领域里形成了小的护城河和壁垒。

通过数字科技提升业务效率的阿里,回归了它的初心——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