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主打教育平板的“优学派”深圳优学天下教育向深交所提交招股书,拟募集资金4.86亿美元,寻求上市。

前有华为推出MatePad学习平板,后有优学天下冲击IPO,甚至是早在2010年乔布斯在发布IPad时曾表明了它的价值期待:“这是一台神奇的设备,能成为你的教育工具!”

搭上教育这班车的“学习型”平板到底能走多远?

平板教育真的有需求吗

事实上,虽然平板在市面上存在多年,但是其真正的高光时刻在2020年才得以凸显。

去年是全行业的至暗时刻,各行各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尤其是教育。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教育行业进行了从线下到线上的大转移,而在这个过程中,平板作为重要的载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甚至一度出现售空的现象。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能预判到有一天平板会在教育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大部分人对它的功能还定位在娱乐工具,实用性比不上电脑,便捷性比不上手机,夹在中间不伦不类,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颇为鸡肋。但是2020年网课的兴起使得平板卡到了用户的关键点,相比较手机,屏幕更大,配合手写笔能完成作业,极其适合学生应用。

但平板同样面临着泛娱乐化的问题,不如电脑手机存在感强,却在娱乐化方面拥有同样的威力。在连接WIFI的前提下,同样能下载各种娱乐性的APP,再加上教育领域里的用户年龄偏幼,缺乏自制力,学习功能属性弱。

将平板赋予教育的意义会有什么不同呢?

它以教育为目的,使用群体为K12阶段学生,功能具象,内置软件为厂商自带教育软件或者第三方教育APP,教育资源自小学至高中面面俱全,且管控安装娱乐性APP,有护眼功能,可以帮助家长在孩子对平板的使用上进行合理的管控,完全可以规避掉“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的情况。其综合功能符合大批用户的需求,省时又省力,还能挡掉绝大部分家庭的“鸡飞狗跳”。

一方面是功能属性符合多数家长需求,另外一方面是国家政策频频提及“数字化”,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而教育平板正好顺应了国家政策中“数字化”号召,顺利的赶上了教育这趟车。

加上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极为严重,优质的设备、资源、以及教师均分布在一线城市,而二三四线城市呈现出的是教育资源极度匮乏,教育平板作为资源的连接点,起到桥梁的作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平板以及大屏幕等媒介共享到二三四线城市及偏远地区,实现教育公平只是时间问题。

《2020年中国平板教育电脑市场调研报告》指出,平板教育增长更加稳定。2019年平板教育整体市场的出货量约410万台,同比增长6.4%,预计2021年出货量将会达470万台。

K12学生基数的庞大、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逐年提高,这三者成为有效拉动教育平板快速发展的三驾马车。

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教育平板需求旺盛,增量市场属性明显。

属于教育平板的时代已经到来

事实上,教育平板存的在周期不仅仅取决于教育供应链,更多的是教育 行业的趋势。

疫情期间教育行业有个词语被无限放大,即“OMO”。其要义就是线上线下融合,二者融为一个数据体系。

就C端而言,只需要一块屏幕就能实现与教师的面对面沟通;就B端而言,通过屏幕就能将知识传递给学员,省去了时间、人力等成本,实现了降本增效,是个双赢的结局。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媒介充当者屏幕极为重要,而“平板+教育”就是屏幕最好的表现形式。根据朋湖网调研,目前大部分教育平板价位在2000元以下,在多数家长的接受范围内。

随着疫情,K12多数用户早已习惯OMO,且目前教育行业在线大班课在头部机构跟谁学的成功运营下,已成为行业趋势。未来会有更多的教企探索在线大班课。而在这个过程中,“屏幕”的需求量会急剧增多,它会众多教企大量采购的对象,相比较其他,物美价廉的平板电脑以及其特有的“专职”属性,势必会成为教企所青睐的对象,而这个趋势会进一步加强教育平板的存在感。

不管是目前被热捧的OMO,还是不久的将来可能出现比OMO更加优质的模式,亦或者是教育行业班课模式的更迭,大的局势都逃不开“屏幕化”、“数字化”,只要还是“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教育平板就一定有其生存的空间。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需求量的增加带来的必然是行业的恶性竞争。主打教育平板的企业需要做的就是紧跟时代,以在线教育为基础,用户需求为导向,促进产品的迭代更新以及使用场景多元化,保证功能齐全化,能承担更复杂的学习任务和跟优质的教学体验,进而克服隔空教学师生缺乏互动的先天不足。

原创文章  作者:明庆(xin2497469628);欢迎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