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福特汽车公司的工程师经理 D.S. 哈德率先提出“自动化”一词,用其描述汽车制造中金属制品的机械化过程,从那时起,自动化技术概念开始在人们心中埋下种子,8年后,机器人技术天才George Devol 申请了第一个机器人专利,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拉开了序幕。

 

时间来到21世纪,在人们打开互联网大门,进入信息化的世界后,伴随着SAP、Oracle等ERP 厂商的快速发展,以财务会计为代表的大量工作需求亟需自动化处理,就这样, 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技术衍生而出,自此,自动化机器人迈开了由实体机器人到软件机器人的第一步。

 

2003年,Blue Prism发布了其第一款RPA产品,什么是RPA技术?据介绍,RPA 即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Gartner将其定义为:主要通过录屏、脚本和模拟等方式,将基于规则、重复性、枯燥的数字化业务实现自动化,简单来说,也就是看不见的软件机器人。

 

就这样,RPA技术开始落地开花,深入企业业务各处,将人从简单、重复、机械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二十年过去,人们发现,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业务流程与呼啸而至的数字化转型浪潮机遇,企业需要自动化,更需要智能化,能否把“自动化”与“智能化”结合,打造以企业用户为中心的释放数字生产力的服务,成为了企业搭上数字化升级“高速列车”的关键,也成为了各大RPA厂商思考的技术命题。

 

这一技术命题如何解?AI+RPA厂商实在智能给出了他们的答案:让AI这味“药剂”加入RPA自动化计划这一解放企业生产力的“良方”当中,从而拓展RPA的能力边界。同时,他们对RPA赋予了全新阐释,创造性地提出了“IPA”(Intelligent Process Automatic)一词。

 

近日,朋湖网专访了实在智能创始人、CEO孙林君,据他介绍,IPA是由RPA概念衍生而出,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更智能的流程自动化技术,“更易用、更智能、更高效”是其特点,在IPA模式下,不懂编程的普通业务人员也能像操作PC一样操作RPA,快速配置出一个真实、人人可用的自动化流程。

 

在与他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以rpa为锚,以AI为帆,让AI+RPA的数字化技术融入产业,为企业在数字化大航海中打造无往不前的“船队”,让千行百业的智能化发展得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实在智能的战略与决心。

 

01 

羚羊越过“变革”悬崖:从RPA到IPA

 

在当今的数字化世界,新名词、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更新迭代速度极快,产业波动剧烈,慢跑一步被会时代所抛下成为了企业面对的基础面。正如文章《生命的壮歌》中描写的一幕:羚羊在疾奔,前方是悬崖,猎手在后方。对于科技企业而言,他们就如同一群羚羊,正在被日新月异的技术变化、复杂多变的行业环境以及产品迭代创新压力等穷追不舍,如果能越过那一名为“变革”的悬崖,就能到达丰盛肥沃的草地,赢得生机。

 

“企业要想赢得客户,生存下来,取决于对行业理解的深度,也取决于技术上的创新程度及产品的先进程度。”孙林君表示,对于创业者而言,一定要做面向未来的思考,能够及时拥抱变化,进行自我革命,这也是实在智能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的发展思路。

 

回顾过往,2018年,带着沉淀多年的大数据、AI、自动化领域的“老兵”经验,孙林君创立了实在智能。“我们的初衷是AI赋能商业,让机器协助人工,也就是通过人机协同的方式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他说道,“一开始,我们选择了AI+法律咨询这一应用场景作为落地方向,”于是,智能法律机器人“包小黑”推出,其主要为民工等群体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

 

经过一年的探索,“包小黑”得到好评无数,孙林君也愈发坚定“以人机协同的方式解放人的生产力”这一方向,但与此同时,如何让AI的能力能够更便捷、更高效地赋能千行百业,服务大众的问题也摆在了实在智能的面前,孙林君站在了“悬崖”边思考未来的走向,彼时,RPA风口初显,以软件机器人形式存在代替人去做规则化工作的RPA技术受到了行业的巨大关注,“自动化是RPA的能力,智能化是AI的能力,二者都指向释放生产力这一目标,那么把RPA作为AI深度应用的出口,让AI与RPA能力深度结合或许能产生不错的‘化学反应’。”带着这一想法,实在智能踏出了“变革”第一步,自此开启了对AI+RPA的探索之路。

 

在实在智能的探索道路上,RPA市场也在经历一个由“概念是什么”到“数字化转型有利工具”的认知转变。“在我们开始做RPA的时候,很多企业还并不了解RPA的概念,于是我们也进行了大量的市场教育,2020年的疫情催化了整个产业的数字化进程,很多企业都深刻认识到,RPA能够为其降本增效。”孙林君表示,近两年,企业对RPA的需求又上一了一个台阶:从降本增效到智能辅助,“企业不仅需要自动化技术,更需要智能化技术,他们期待RPA能够做到更加智能,拥有智能决策等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传统的RPA有很多的限制与不足,像通过操作系统底层实现对软件的控制等方面存在着诸多技术瓶颈。”他强调,当下,企业需要“数字员工”,更需要“聪明的数字员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RPA 是软件自动化的“手”,可以指示软件机器人完成激活按键、单击、数据迁移等动作,但由于其脚本性质,RPA 在应用于复杂或情境用例时会受到限制,在需要解释的地方,需要比界面交互等更先进的技术,即机器人需要一个“超级大脑”,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让AI与RPA进行结合。

为此,在机器学习、知识图谱、NLP及数据科学等多方面技术的沉淀突破后,实在智能打造了一个拥有“AI云脑”的超级自动化产品矩阵。在拥有了AI大脑后,通过AI+RPA的协同能够赋予“数字员工”以自主判断、推理及决策能力,实在智能的“数字员工”能够将传统的决策技术、数据和先进技术连接起来后,让业务人员近乎实时的快速做出 AI、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让数字生产力真正得以释放。


 


孙林君告诉朋湖,实在智能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为全社会贡献100万个更加智能、聪明的“数字员工”。“同时,这100万个数字员工是‘人人易用’的。”他强调。

 

02 

IPA飞入千万家:打造“人人易用”的数字员工

 

从人人可用到人人易用,向所有业务人员开放,这是实在智能所打造的“数字员工”另一关键词。 

 

“原有的RPA的流程构建方式基本上都是以‘拖拉拽’的方式,企业在应用的时候,必须先学会使用几百个组件,弄懂许多晦涩难懂的概念比如拾取、元素、变量等。”孙林君说道,任何技术都需要在现实世界中检验自身的价值。“如果一项技术、一款产品并不易用、好用,那么就无法做到‘飞入千万家’,深入到各行各业的不同应用场景当中。”

 

于是,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迭代优化后,实在智能于去年底发布了全新的RPA流程开发新模式,即实在RPA 6.6.0(IPA 模式),其突破“拾取、元素和变量”三座大山的固有束缚,打造全新的“点击式拾取,推荐式开发”的操作模式,把整个RPA流程的配置过程集成在用户的每一步业务操作过程之中,“所见即所得”,用户只需通过“点、选、用”组件的操作,就能够快速配置出一个真实、可用的自动化流程。


此处可插入旧模式和新模式的两种呈现对比图

 

据悉,IPA模式能够提供沉浸式流程编辑功能,将设计器与自动化操作业务界面融为一体,使用户可以无需离开界面就能够进行RPA流程的开发和编辑。它还提供了AI算法,能够智能识别界面上的目标元素和用户所有操作,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流程开发体验。此外,它能智能识别所有操作对象,并提供智能的动作预测和推荐、一键截图OCR识别、判断和循环等复杂逻辑的添加,以及数据表操作的可视化实现等功能,方便用户快速选择并实现各种自动化操作,提升工作效率。

 

 

具体来看,从“拖拉拽”到“点选用”颠覆改变的背后是由实在智能率先提出并推出的融合拾取技术和智能屏幕语义理解技术(Intelligent Screen Semantic Understanding Technology, ISSUT)所支撑。据介绍,智能融合拾取技术把Windows底层的拾取能力和计算机视觉识别能力整合到了一起,其不仅精度高,在各种分辨率下都非常稳定,使用门槛也非常低。采用融合拾取技术,RPA能够识别、操作任何软件,RPA应用将不再有软件的边界限制。

 

智能屏幕语义理解技术则包含了实在智能独创的“元素皆可拾取”融合拾取3.0架构、动态元素匹配技术、“既能检得更小,也能看得更大”的页面结构分析技术,以及“隔屏取物,懂你所见”的屏幕语义抽取技术等。这些技术在大量数据基础上经过数千次的模型训练、迭代和优化,最终能够实现对电脑屏幕画面的深层次理解、识别、拾取。

 

“大家都在说AI商业化落地,AI普惠化,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降低技术的使用门槛,让AI的能力人人易用。”他指出,简单易用、便于上手,为大众所用的流程开发模式才是AI真正实现商业化、普惠化的关键。

 

03 

写在最后

 

正如前文所言,企业要想赢得客户取决于技术上的创新程度及产品的先进程度。“我们几乎每年都有两场到三场的这个产品的发布会,我们会希望通过这种‘倒逼’的方式来促使产品的快速迭代,并通过不断的升级迭代及场景的深入沉淀,打造可解决行业深层次痛点问题的数字员工配套解决方案。”孙林君透露,在下个月,实在智能将再次带来全新面貌,进行产品矩阵的全面升级,据悉,这一升级将在其垂直大模型能力上进行,在AI工程化这一方向演进下,软件的应用广度、深度将得到进一步拓展,此外,开发使用成本也将进一步得到降低。

 

从替代人力的“数字员工”,到更加“聪明智能”的、人人易用的“数字员工”,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实在智能AI+RPA能力的融合进化,也展现出实在智能自我革新的决心与对AI产业化落地的独特思考。我们看到,在技术的不断创新同时,实在智能点燃了AI变革火焰,也点燃了AI改变产业的可能性。

 

未来,实在智能还将带给行业怎样的可能性?7月,等待着你我一同去挖掘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