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随着人工智能领域中算法、算力、数据三要素快速迭代升级,人工智能技术趋于成熟,开始与各个垂直行业应用进行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经济、社会、生活活动的方方面面。

回看国内,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包括底层技术、垂直产业应用在内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截止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领域融资活动在经历2018年短暂冷静期后再度活跃起来,融资总额达到1748亿元人民币。同时,近年来全球抗疫的大环境也为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提供了需求和场景,如在医疗、金融、安防等各个行业应用场景都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基于此,朋湖网专访了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上海市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钟俊浩。

01

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SAIA):做好“政府助手、行业推手、企业帮手”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上海将依托科教资源、应用场景、海量数据、基础设施等优势,以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视野,聚焦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和人才集聚,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发展的“上海高地”。

近几年,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底层框架加速升级、落地应用场景趋于多元、第一批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已开启运营。据爱分析发布的《中国成长型AI企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深圳作为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凭其殷实的经济基础和政策红利,占据中国成长型AI企业比重的41%。

作为“政府的助手,行业的推手,企业的帮手”,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应用而生,并始终坚持发挥好企业与政府间的“桥梁”作用。

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SAIA)是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民政局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监督下成立的唯一代表上海人工智能行业性质的非盈利社会团体。

截至2021年5月,协会已吸纳会员单位 247 家,其中包括会长单位上海仪电,常务副会长单位优刻得,以及商汤、依图、科大讯飞、浦发银行、工商银行、上汽集团、申康医院、腾讯科技、ABB、中国移动、张江集团、临港集团等副会长单位,涵盖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或机构。

钟俊浩表示,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将发挥好“政府助手”的作用,SAIA在协助WAIC 2021成功举办的同时,也将积极发挥“政府助手、行业推手、企业帮手”的作用。

SAIA作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创新平台之一,自2019年7月成立起,就承担起服务人工智能企业创新、促进人工智能行业进步的责任和使命,致力于赋能百业,实现实体经济良性健康发展。2021年,SAIA的重点工作主要包括:1、推动上海市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工作;2、积极参与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3、服务好上海市人工智能企业,助力招商引资;4、做好上海人工智能领域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监测报告。

钟俊浩表示,SAIA将秉承服务好上海市人工智能企业的首要原则,助力招商引资。通过场景解构、实地调研、业务对接、研讨会、论坛、峰会等多种活动形式,打通政策、项目、场景、媒体、人才与资金的链条,服务本市人工智能行业生态,促进产业发展,最终形成助力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招商引资的重要力量。

02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1”

即将开幕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作为国家级产业峰会,今年大会已举办到第四届。本届大会将围绕“AI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方向,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的前沿进展,广泛传递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理念与价值,推动相关治理和规范形成全球共识。大会继续坚持“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智能化”的方针,塑造“更人文、更开放、更活力”的生态,实现“活动质量、嘉宾分量、成果数量、观众流量、媒体声量”进一步提升。

今年,重磅嘉宾数量更多。目前,约瑟夫•斯发基斯(Joseph Sifakis)、惠特菲尔德·迪菲(Whitfield Diffie)、约翰•霍普克罗夫特(John Hopcroft)、曼纽尔·布鲁姆(Manuel Blum)、姚期智等图灵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等诺奖得主,Linux之父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大数据之父维克托•舍恩伯格(Viktor Schönberger),西门子CEO博乐仁(Roland Busch)、高通全球CEO安蒙(Cristiano R. Amon)、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360董事长周鸿祎已确认出席,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等企业创始人、CEO或CTO也将参会。据初步统计,大会演讲及参与圆桌嘉宾超过千位,较去年将近翻番。其中国内院士49位,国外院士13位,顶尖高校校长16位,国家级专业学会和协会理事长25位,科技龙头企业、央企国企负责人、独角兽和行业新锐企业创始人、CEO近150位。

SAIA作为大会组委会秘书处成员单位之一,全面助力WAIC 2021顺利在沪举办,主要负责八大板块服务:

第一,SAIA依托IJCAI-SAIA联合办公室,举办2021IJCAI-SAIA青年精英学术大会和IJCAI-SAIA领航者论坛两场活动,做好WAIC国际和学术版块支撑

第二,策划WAIC闭幕式内容版块,包括(1)产业重大项目和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签约仪式;(2)上海市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揭牌仪式;(3)《关于推进本市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上海经济数字化转型 赋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推进上海生活数字化转型 构建高品质数字生活行动方案(2021-2023)》、《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创新行动计划(2021-2023)》重磅文件以及上海数字生活标杆场景的发布;

第三,策划大会整体奖赛的运营机制。通过营造SAIL奖、品牌赛、生态赛三位一体的赛奖生态圈,实现“顶赛顶奖配顶会,世界级顶赛支撑顶奖,顶奖反哺品牌赛,培育优选生态赛”的目标。

本届赛事评奖突出赛上奖和赛奖联动,即优秀赛事队伍可 入选 SAIL奖榜单评选,生态赛、品牌赛和SAIL奖逐步打通升降级体系,并对接国际顶赛顶会赛事队伍,纳入SAIL奖评选,形成闭环不断反馈、更新、进化的生态圈,SAIL奖、品牌赛、生态赛互相促进,鼓励打造赛事生态。

同时,SAIA积极构建“3+365”天人工智能国际生态合作新模式,以国际日活动为核心加强上海和其他国家在人工智能的领的全年产学研合作交流。WAIC 2021国际日活动主要有6大重要活动,分别是2021 Global Day 国际日发布、AI 城市管理创新论坛——AI赋能数字政府论坛、2021 WAIC-IJCAI领航者论坛、AI 全球创新项目路演&AI创新国际沙龙、AI国际人才交流、4场海外分会场(欧洲分会场、韩国站分会场、北美站分会场、马来西亚分会场);

第四,支持和服务WAIC做好AI数字新生活、AI城市新治理、AI产业新经济三大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体验场景方案;

第五,编制《上海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手册》。SAIA从2018年12月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先后征集和发布了三批共42个“上海市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其中第一批的4个应用场景成为上海市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

第六,编制《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探索与实践案例集》。该案例集以案例介绍的形式为主,从基础创新、产业落地、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展现上海人工智能发展情况,内容涵盖上海人工智能基础创新的多层次平台布局,“核心芯片+智能产品+赋能百业”的产业链全景,以及上海人工智能代表性应用场景,突出自主创新、价值落地、服务民生的理念。案例集还特别设置防疫抗疫一章,展示上海人工智能行业在医疗救治、综合保障、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传递科技的向善价值;

第七,策划大会“小生态”内容版块。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行业要素,是支撑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资本、人才、标准、载体等,加强行业要素生态建设,将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整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拟以“三展三会”形式呈现,并延伸到创新项目路演,集中呈现政策支撑、产业基金、人才资源、业务落地、产业氛围与活动宣传六大要素;

第八,策划2021WAIC荧光嘉年华活动,包括荧光音乐节、5KM AI健康跑、AI产品体验集市。

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服务板块

数据来源: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SAIA

“国际化”一直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始终不懈追求的办会理念之一。放眼全球,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工智能或将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颠覆现有产业链和价值链。从历史的角度看,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对全球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各国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希望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角。中国也提出了“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针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钟俊浩在接受朋湖网专访时表示,虽然近些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确实取得了不错成绩,也诞生了诸如百度、商汤等一批本土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但在深度学习算法、开源算法框架等基础底层方面与国际顶尖水平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政府可以支持AI头部企业更多参与国际分工协作体系,共同为实现我国人工智能整体战略目标而努力。

上海,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核心命脉之所在,一直被寄予厚望。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不仅关于上海本地战略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前景,更是肩负着实现我国在全球科技行业竞争中抢占领导地位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使命。上海身为“探路人”已迈出征程第一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定于今年7月8日(周四)至10日(周六),以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召开,主会场继续设在浦东世博中心,联动徐汇等区。展览设在世博展览馆,提早一天于7月7日开展。如果说上海是“探路人”的话,那么WAIC就是人工智能产业的“灯塔”,两者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指引作用,共同赋能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